负载均衡原理
负载均衡(Load Balancing)是一种将网络请求或服务分散到多个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上,以提高性能、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技术。通过负载均衡,可以将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处理,使得每个操作单元都能得到合理的工作量,从而避免单个服务器过载。
负载均衡的原理可以概括为“分散请求,集中处理”。具体来说,当客户端发出请求时,负载均衡器会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策略,将请求分发到后端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。这些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服务器,也可以是虚拟机或容器。
负载均衡器通常部署在网络架构的前端,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介。它负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,并根据负载均衡算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来处理这些请求。一旦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并生成响应,负载均衡器会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。
负载均衡算法是负载均衡器的核心,它决定了如何将请求分发到各个服务器上。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(Round Robin)、最小连接数(Least Connections)、哈希(Hash)等。这些算法各有特点,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负载均衡技术具有多种优势,包括提高性能、增强可靠性、实现可扩展性等。通过将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,负载均衡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,避免单点故障,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。此外,负载均衡还可以实现无缝扩展,当系统需要处理更多请求时,只需增加更多的服务器即可。
负载均衡是一种将网络请求或服务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上的技术,通过分散请求、集中处理的方式,提高了系统的性能、可靠性和可扩展性。其原理在于利用负载均衡器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介,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策略将请求分发到合适的服务器上进行处理。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,负载均衡将继续在网络架构中发挥重要作用,为现代化网络服务提供有力保障。
负载均衡类型
负载均衡器大概可以分为 3 类,包括:DNS 方式实现负载均衡、硬件负载均衡、软件负载均衡。
DNS 实现负载均衡
DNS 实现负载均衡是最基础简单的方式。一个域名通过 DNS 解析到多个 IP,每个 IP 对应不同的服务器实例,这样就完成了流量的调度,虽然没有使用常规的负载均衡器,但实现了简单的负载均衡功能。
通过 DNS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式,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,成本低,无需自己开发或维护负载均衡设备,不过存在一些缺点:
- 服务器故障切换延迟大,服务器升级不方便。我们知道 DNS 与用户之间是层层的缓存,即便是在故障发生时及时通过 DNS 修改或摘除故障服务器,但中间经过运营商的 DNS 缓存,且缓存很有可能不遵循 TTL 规则,导致 DNS 生效时间变得非常缓慢,有时候一天后还会有些许的请求流量。
- 流量调度不均衡,粒度太粗。DNS 调度的均衡性,受地区运营商 LocalDNS 返回 IP 列表的策略有关系,有的运营商并不会轮询返回多个不同的 IP 地址。另外,某个运营商 LocalDNS 背后服务了多少用户,这也会构成流量调度不均的重要因素。
- 流量分配策略太简单,支持的算法太少。DNS 一般只支持 rr 的轮询方式,流量分配策略比较简单,不支持权重、Hash 等调度算法。
- DNS 支持的 IP 列表有限制。我们知道 DNS 使用 UDP 报文进行信息传递,每个 UDP 报文大小受链路的 MTU 限制,所以报文中存储的 IP 地址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,阿里 DNS 系统针对同一个域名支持配置 10 个不同的 IP 地址。
实际上生产环境中很少使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负载均衡,毕竟缺点很明显。文中之所以描述 DNS 负载均衡方式,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解释负载均衡的概念。
像 BAT 体量的公司一般会利用 DNS 来实现地理级别的全局负载均衡,实现就近访问,提高访问速度,这种方式一般是入口流量的基础负载均衡,下层会有更专业的负载均衡设备实现的负载架构。
硬件负载均衡
硬件负载均衡是通过专门的硬件设备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,是专用的负载均衡设备。目前业界典型的硬件负载均衡设备有两款:F5 和 A10。
这类设备性能强劲、功能强大,但价格非常昂贵,一般只有土豪公司才会使用此类设备,中小公司一般负担不起,业务量没那么大,用这些设备也是挺浪费的。
硬件负载均衡的优点:
- 功能强大:全面支持各层级的负载均衡,支持全面的负载均衡算法。
- 性能强大:性能远超常见的软件负载均衡器。
- 稳定性高:商用硬件负载均衡,经过了良好的严格测试,经过大规模使用,稳定性高。
- 安全防护:还具备防火墙、防 DDoS 攻击等安全功能,以及支持 SNAT 功能。
硬件负载均衡的缺点也很明显:
- 价格贵;
- 扩展性差,无法进行扩展和定制;
- 调试和维护比较麻烦,需要专业人员;
软件负载均衡
软件负载均衡,可以在普通的服务器上运行负载均衡软件,实现负载均衡功能。目前常见的有 Nginx、HAproxy、LVS。其中的区别:
- Nginx:七层负载均衡,支持 HTTP、E-mail 协议,同时也支持 4 层负载均衡;
- HAproxy:支持七层规则的,性能也很不错。OpenStack 默认使用的负载均衡软件就是 HAproxy;
- LVS:运行在内核态,性能是软件负载均衡中最高的,严格来说工作在三层,所以更通用一些,适用各种应用服务。
软件负载均衡的优点:
- 易操作:无论是部署还是维护都相对比较简单;
- 便宜:只需要服务器的成本,软件是免费的;
- 灵活:4 层和 7 层负载均衡可以根据业务特点进行选择,方便进行扩展和定制功能。
负载均衡LVS
软件负载均衡主要包括:Nginx、HAproxy 和 LVS,三款软件都比较常用。四层负载均衡基本上都会使用 LVS,据了解 BAT 等大厂都是 LVS 重度使用者,就是因为 LVS 非常出色的性能,能为公司节省巨大的成本。
LVS,全称 Linux Virtual Server 是由国人章文嵩博士发起的一个开源的项目,在社区具有很大的热度,是一个基于四层、具有强大性能的反向代理服务器。
它现在是标准内核的一部分,它具备可靠性、高性能、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,从而以低廉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性能。
Netfilter基础原理
LVS 是基于 Linux 内核中 netfilter 框架实现的负载均衡功能,所以要学习 LVS 之前必须要先简单了解 netfilter 基本工作原理。netfilter 其实很复杂,平时我们说的 Linux 防火墙就是 netfilter,不过我们平时操作的都是 iptables,iptables 只是用户空间编写和传递规则的工具而已,真正工作的是 netfilter。通过下图可以简单了解下 netfilter 的工作机制:
netfilter 是内核态的 Linux 防火墙机制,作为一个通用、抽象的框架,提供了一整套的 hook 函数管理机制,提供诸如数据包过滤、网络地址转换、基于协议类型的连接跟踪的功能。
通俗点讲,就是 netfilter 提供一种机制,可以在数据包流经过程中,根据规则设置若干个关卡(hook 函数)来执行相关的操作。netfilter 总共设置了 5 个点,包括:PREROUTING、INPUT、FORWARD、OUTPUT、POSTROUTING
- PREROUTING :刚刚进入网络层,还未进行路由查找的包,通过此处
- INPUT :通过路由查找,确定发往本机的包,通过此处
- FORWARD :经路由查找后,要转发的包,在POST_ROUTING之前
- OUTPUT :从本机进程刚发出的包,通过此处
- POSTROUTING :进入网络层已经经过路由查找,确定转发,将要离开本设备的包,通过此处
当一个数据包进入网卡,经过链路层之后进入网络层就会到达 PREROUTING,接着根据目标 IP 地址进行路由查找,如果目标 IP 是本机,数据包继续传递到 INPUT 上,经过协议栈后根据端口将数据送到相应的应用程序。
应用程序处理请求后将响应数据包发送到 OUTPUT 上,最终通过 POSTROUTING 后发送出网卡。
如果目标 IP 不是本机,而且服务器开启了 forward 参数,就会将数据包递送给 FORWARD 上,最后通过 POSTROUTING 后发送出网卡。